Java Review (六、面向对象----类和对象)
目录
面向对象在目前的软件开发领域有两种主流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早期的编程 语言如C、Basic、Pascal等都是结构化编程语言;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逐渐发展,人们发现面向对象可 以提供更好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于是催生了大量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Java、 C#和 Ruby 等。 结构化开发方法概述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主张按功能来分析系统需求,其主要原则可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等。结构化程序设计首先采用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SA)方法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然后使用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SD)方法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最后釆用结构化编 程(Structured Program,SP)方法来实现系统。使用这种SA、SD和SP的方式可以较好地保证软件系 统的开发进度和质量。 因为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主张按功能把软件系统逐步细分,因此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面向功能的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每个功能都负责对数据进行一次处理,每个功能都接受一些数据,处理完后输出一些数据,这种处理方式也被称为面向数据流的处理方式。 结构化程序设计里最小的程序单元是函数,每个函数都负责完成一个功能,用以接收一些输入数据, 函数对这些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输出一些数据。整个软件系统由一个个函数组成,其中作为 程序入口的函数被称为主函数,主函数依次调用其他普通函数,普通函数之间依次调用,从而完成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 从图中可以看出,结构化设计需要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每个模块应该 分解成哪些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分解成哪些更小的模块……依此类推,直至将模块细化成一个个函数。 每个函数都是具有输入、输出的子系统,函数的输入数据包括函数形参、全局变量和常量等,函数的输出数据包括函数返回值以及传出参数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式有如下两个局限性。
采用结构化方式设计的软件系统,整个软件系统就由一个个函数组成,这个软件的运行入口往往由一个“主函数”代表,而主函数负责把系统中的所有函数“串起来”。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简介面向对象是一种更优秀的程序设计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使用类、对象、继承、封装、消息等基本概念进行程序设计。它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即对象)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并在系统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强调直接以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即对象)为中心来思考,认识问题, 并根据这些事物的本质特点,把它们抽象地表示为系统中的类,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而不是用一 些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相关比较远,并且没有对应关系的过程来构造系统),这使得软件系统的组件可 以直接映像到客观世界,并保持客观世界中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本来面貌。
面向对象的语言不仅使用类来封装一类事物的内部状态数据,这种状态数据就对应于图中的Field(成员变量),而且类会提供操作这些状态数据的方法,还会为这类事物的行为特征提供相应的实现,这种实现也是方法。因此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等式:
从面向对象的眼光,开发者希望从自然的认识、使用角度来定义和使用类。也就是说,开发者希望直接对客观世界进行模拟:
不仅如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比如希望完成“猪八戒吃西瓜”: 在面向过程的程序世界里,一切以函数为中心,函数最大,因此这件事情会用如下语句来表达: 吃(猪八戒,西瓜);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世界里,一切以对象为中心,对象最大,因此这件事情会用如下语句来表达: 猪八戒.吃(西瓜); 对比两条语句不难发现,面向对象的语句更接近自然语言的语法:主语、谓语、宾语一目了然,十 分直观,因此程序员更易理解。 面向对象基本特征面向对象方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封装 (Encapsulation)、继承(Inheritance)和多态(Polymorphism)。 封装指的是将对象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然后通过一些公用方法来暴露该对象的功能; 除此之外,抽象也是面向对象的重要部分,抽象就是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 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考虑部分问题。例如, 需要考察Person对象时,不可能在程序中把Person的所有细节都定义出来,通常只能定义Person的部 分数据、部分行为特征——而这些数据、行为特征是软件系统所关心的部分。 类类( class) 是对某种事物的抽象,是构造对象的模板或蓝图。我们可以将类想象成月饼模具,将对象想象为月饼。由类构造(construct) 对象的过程称为创建类的实例 (instance )。 定义类语法: [修饰符]class类名{ 零个到多个构造器定义.. 零个到多个成员变量 零个到多个方法... } 说明:
一个类可以包含以下类型变量: 局部变量:在方法、构造方法或者语句块中定义的变量被称为局部变量。变量声明和初始化都是在方法中,方法结束后,变量就会自动销毁。 成员变量:成员变量是定义在类中,方法体之外的变量。这种变量在创建对象的时候实例化。成员变量可以被类中方法、构造方法和特定类的语句块访问。 类变量:类变量也声明在类中,方法体之外,但必须声明为static类型。 static是一个特殊的关键字,它可用于修饰方法、成员变量等成员。static修饰的成员表明它属于这个类本身,而不属于该类的单个实例,因为通常把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和方法也称为类变量、类方法。 不使用static修饰的普通方法、成员变量则属于该类的单个实例,而不属于该类。因为通常把不使用static 修饰的成员变量和方法也称为实例变量、实例方法。 提示:虽然绝大部分资料都喜欢把static称为静态,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很模糊,完全无法说明static的真正作用。static的真正作用就是用于区分成员变量、方法、内部类、初始化块 每个类都有构造方法。如果没有显式地为类定义构造方法,Java编译器将会为该类提供一个默认构造方法。 在创建一个对象的时候,至少要调用一个构造方法。构造方法的名称必须与类同名,一个类可以有多个构造方法。 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 对象的行为(behavior)—可以对对象施加哪些操作,或可以对对象施加哪些方法 对象的状态(state )—当施加那些方法时,对象如何响应 对象标识(identity )—如何辨别具有相同行为与状态的不同对象 对象是根据类创建的。在Java中,使用关键字new来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创建对象需要以下三步: 声明:声明一个对象,包括对象名称和对象类型。 实例化:使用关键字new来创建一个对象。 初始化:使用new创建对象时,会调用构造方法初始化对象
创建对象语句: 在这行代码中实际产生了两个东西:一个是p变量, 一个是Puppy对象。 从Puppy类定义来看,Puppy对象应包含1个实例变量,而变量是需要内存来存储的。因此,当创建Puppy对象时,必然需要有对应的内存来存储Puppy对象的实例变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Puppy对象由多块内存组成,不同内存块分别存储了 Puppy对象的不同成员变量。当把这个Puppy对象赋值给一个引用变量时,系统如何处理呢?难道系统会把这个Puppy对象 在内存里重新复制一份吗?显然不会,Java没有这么笨,Java让引用变量指向这个对象即可。也就是说,引用变量里存放的仅仅是一个引用,它指向实际的对象。 栈内存里的引用变量并未真正存储对象的成员变量,对象的成员变量数据实际存放在堆内存里;而引用变量只是指向该堆内存里的对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引用变量与C语言里的指针很像,它们都是存储一个地址值,通过这个地址来引用到实际对象。实际上,Java里的引用就是C里的指针,只是Java 语言把这个指针封装起来,避免开发者进行烦琐的指针操作。 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成功以后,这个对象将保存在堆内存中,Java程序不允许直接访问堆内存中的对象,只能通过该对象的引用操作该对象。也就是说,不管是数组还是对象,都只能通过引用来访问它们。 在示例中,p引用变量本身只存储了一个地址值,并未包含任何实际数据,但它指向实际的Person 对象,当访问p引用变量的成员变量和方法时,实际上是访问p所引用对象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堆内存里的对象可以有多个引用,即多个引用变量指向同一个对象,如: //将p变量的值赋值给p2变量 Puppy p2 = p; 上面代码把p变量的值赋值给p2变量,也就是将p变量保存的地址值赋给p2变量,这样p2变量和 p变量将指向堆内存里的同一个Puppy对象。不管访问p2变量的成员变量和方法,还是访问p变量的成员变量和方法,它们实际上是访问同一个Puppy对象的成员变量和方法,将会返回相同的访问结果。 如果堆内存里的对象没有任何变量指向该对象,那么程序将无法再访问该对象,这个对象也就变成 了垃圾,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将回收该对象,释放该对象所占的内存区。 this关键字Java提供了一个this关键字,this关键字总是指向调用该方法的对象。根据this出现位置的不同,this作为对象的默认引用有两种情形。
this关键字最大的作用就是让类中一个方法,访问该类里的另一个方法或实例变量。 public class DogTest{ //定义一个jump()方法 public void jump(){ System.out.println("正在执jump方法”); } //定义一个run()方法,run()方法需要借助jump()方法 public void run()( //使用this引用调用run()方法的对象 this.jump(); System.out.println("正在执行 run 方法”); } } 大部分时候,普通方法访问其他方法、成员变量时无须使用this前缀,但如果方法里有个局部变量 和成员变量同名,但程序又需要在该方法里访问这个被覆盖的成员变量,则必须使用this前缀。 包Java 允许使用包( package ) 将类组织起来。借助于包可以方便地组织自己的代码,并将自己的代码与别人提供的代码库分开管理。 标准的 Java 类库分布在多个包中,包括 java.lang、java.util 和java.net 等。标准的 Java包具有一个层次结构。如同硬盘的目录嵌套一样,也可以使用嵌套层次组织包。所有标准的 Java 包都处于java 和 javax 包层次中。 使用包的主要原因是确保类名的唯一性。假如两个程序员不约而同地建立了 Employee类。只要将这些类放置在不同的包中, 就不会产生冲突。事实上,为了保证包名的绝对唯一性, Sun 公司建议将公司的因特网域名(这显然是独一无二的) 以逆序的形式作为包名,并且对于不同的项目使用不同的子包. 从编译器的角度来看, 嵌套的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例如,java.util 包与java.util.jar 包毫无关系。每一个都拥有独立的类集合。 类的导入一个类可以使用所属包中的所有类, 以及其他包中的公有类( public class。) 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访问另一个包中的公有类。 java.tiie.LocalDate today = java.tine.Local Date.now(); 第二种方式: import java.util .*; 然后, 就可以使用 LocalDate today = Local Date.now(); import java.time.LocalDate; 参考 【1】:《Java疯狂讲义》 (编辑:北几岛)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