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编程学习七( Fork/Join 框架).
一、介绍使用 java8 lambda 表达式大半年了,一直都知道底层使用的是 Fork/Join 框架,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学学 Fork/Join 框架了。 Fork/Join 框架是 Java 7 提供的一个用于并行执行任务的框架,是一个把大任务分割成若干个小任务,最终汇总每个小任务结果后得到大任务结果的框架。 Fork/Join 的运行流程示意图: 比如,一个 1+2+3+...+100 的工作任务,我们可以把它 Fork 成 10 个子任务,分别计算这 10 个子任务的运行结果。最后再把 10 个子任务的结果 Join 起来,汇总成最后的结果。 为了减少线程间的竞争,通常把这些子任务分别放到不同的队列里,并为每个队列创建一个单独的线程来执行队列里的任务,线程和队列一一对应。但是,有的线程会先把自己队列里的任务干完,而其他线程对应的队列里还有任务等待处理。干完活的线程与其等着,不如去帮其它线程干活,于是它就去其他线程的队列里窃取一个任务来执行。而在这时它们会访问同一个队列,所以为了减少窃取任务线程和被窃取任务线程之间的竞争,通常会使用双端队列,被窃取任务线程永远从双端队列的头部拿任务执行,而窃取任务的线程永远从双端队列的尾部拿任务执行。线程的这种执行方式,我们称之为“工作窃取”算法。 二、设计实现 Fork/Join 框架的设计,大抵需要两步: 1. 分割任务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 ForkJoin 任务,把大任务分割成子任务,如果子任务不够小,则继续往下分,直到分割出的子任务足够小。 在 Java 中我们可以使用 ForkJoinTask 类,它提供在任务中执行 fork() 和 join() 操作的机制,通常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继承它的子类:
2. 任务执行并返回结果分割的子任务分别放在双端队列里,然后启动几个线程分别从双端队列里获取任务执行。子任务执行完的结果都统一放在一个队列里,启动一个线程从队列里拿数据,然后合并这些数据。 在 Java 中任务的执行需要通过 ForkJoinPool 来执行。 三、示例来一个阿里面试题:百万级 Integer 数据量的一个 array 求和。
ForkJoinTask 与一般任务的主要区别在于它需要实现 compute 方法,在这个方法里,首先需要判断任务是否足够小,如果足够小就直接执行任务。如果不足够小,就必须分割成两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在调用 fork 方法时,又会进入 compute 方法,看看当前子任务是否需要继续分割成子任务,如果不需要继续分割,则执行当前子任务并返回结果。使用 join 方法会等待子任务执行完并得到其结果。 在执行子任务时调用 fork 方法并不是最佳的选择,最佳的选择是 invokeAll 方法。因为执行 compute() 方法的线程本身也是一个 worker 线程,当对两个子任务调用 fork() 时,这个worker 线程就会把任务分配给另外两个 worker,但是它自己却停下来等待不干活了!这样就白白浪费了 Fork/Join 线程池中的一个 worker 线程,导致了4个子任务至少需要7个线程才能并发执行。 比如甲把 400 分成两个 200 后,fork() 写法相当于甲把一个 200 分给乙,把另一个 200 分给丙,然后,甲成了监工,不干活,等乙和丙干完了他直接汇报工作。乙和丙在把 200 分拆成两个 100 的过程中,他俩又成了监工,这样,本来只需要 4 个工人的活,现在需要 7 个工人才能完成,其中有3个是不干活的。 ? ForkJoinPool 由 ForkJoinTask 数组和 ForkJoinWorkerThread 数组组成。ForkJoinTask 数组负责将存放程序提交给 ForkJoinPool 的任务;而 ForkJoinWorkerThread 数组负责执行这些任务,ForkJoinWorkerThread 体现的就是“工作窃取”算法。
ForkJoinPool 使用 submit 或 invoke 提交的区别:invoke 同步执行,调用之后需要等待任务完成,才能执行后面的代码;submit 是异步执行,只有在 Future 调用 get 的时候会阻塞。 ForkJoinPool 继承自 AbstractExecutorService, 不是为了替代 ExecutorService,而是它的补充,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性能比 ExecutorService 更好。 (编辑:北几岛)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